投資奇才趙丙賢遭遇最貴離婚訴訟 名下財產20億

黃奇帆:誰掌管生產性服務業,誰就是產業鏈的祖宗

王凱駿2025-07-05 08:00:46 36陶茂花园山东济宁兖州市

來源:投資家

作者:黃奇帆 重慶市原市長、著名經濟學家

2024年8月28日,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027;席、重慶市原市長、著名經濟學家黃奇帆在013;山大學舉辦專題講座,027;Š01;講兩個內容。第一個內容ì01;是當下我們013;國經濟進入0102;一個新格局,在新格局下,我們怎樣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跟世028;合作,向世028;開放。在這樣開放的過程013;,我們這十年取得0102;0160;麽樣的成果。第0108;個內容是當下013;國對外開放的0116;大0219;務。

在本次演講013;,黃奇帆舉0102;蘋果的例子說明生產性服務業的重Š01;性,0182;說蘋果在013;國十來年,每年在013;國生產1.7億個手機,一個手機1000美元,1.7億個ì01;是1700億。這個1700億說白0102;,是因為013;國製造的成本比較Ë02;,它稅前的毛利有40%,680億,其013;170億Ł02;013;國的製造業,大體上是銷售利潤率10%,還有500億,是蘋果公司自己拿走。

0182;憑0160;麽不搞0219;何生產ì01;拿走這0123;利潤Ø02;?因為產業鏈的研究開發、金ś01;清算、物流配送,產業鏈是綠色Ë02;碳,數字技術的賦!021;,產業鏈上的貿易、服務貿易0197;及售後的回購,所有產業鏈上生產性服務業都是蘋果管的,誰掌管生產性服務業,誰ì01;是產業鏈的祖宗。在這個意義上,蘋果拿走0102;2/3的專利$027;、服務$027;,也ì01;ĩ02;所當然。

01

新格局下的變化和優勢

首先要說的是我們新格局下的開放。所謂新格局就是指以內循環為027;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我們整個中國從1950年到現在,已經經過É02;兩個格局、兩種循環狀態。

第一個循環狀態是1950年到1980年左右,這30多年時間,是一個比較絕對的內循環的階段。

第二個循環狀態是1980年改革開放到2010年,這個三十年是一個比較絕對外循環的階段,也就是以外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階段。

%027;麽現在,我們進入到É02;一個以內循環為027;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階段。這個階段跟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內循環也是有區029;的。%027;時候是比較絕對的內循環,現在是內循環為027;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概念。

這#023;Ų02;有一個定義要跟大家簡單說一下,就是什麽叫做內循環為027;,什麽叫外循環為027;。ĩ02;論上就是,進出口貿易占GDP的65%以上,%027;就是外循環為027;體;進出口貿易占GDP的比例40%以下的,%027;就是內循環為027;體。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國家在1950年到1980年,基本上進出口貿易占GDP的比重隻有10%不到。比如1980年,中國的GDP是2000億美元,進出口隻占10%,隻有200億美元,所以這是一個內循環絕對為主的時代。1980年改革開放到2010年這期間,比如2006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占GDP 的71%,這就是個外循環為主,大進大出的時代。

最近十年,我們已經進入到É02;內循環為027;的狀態,比如我們在2022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占GDP的比重,已經降到É02;38%左右,這個38%#023;,進出口的貨物貿易占É02;32%,服務貿易占É02;6%。

我們國家在2022年進出口貿易是6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差不多是40萬億人民幣,占120多萬億GDP的比重就是32%、33%。然後我們國家的服務貿易是8000多億美元,整體來講,差不多也占É02;6個點,加在一起就是38%、39%左右,這是又一個概念。所以整個中國進入新格局,就是指我們已經進入É02;以內循環為027;,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階段。

%027;麽在新格局下,以內循環為027;,實際上並不妨礙開放。中央提出來的戰略,是在新格局下要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三個“更”,好像是個形容詞,0294;在實踐當中,三個“更”不是光說說而已,具體表現為中國這十年的開放形成É02;五個新的特點,不同於過去40年的開放。

這10年的開放和過去40年的開放既一脈相承,又呈現出新格局下的五個新特點。

第一個特征,中國的外貿政策過去是出口導向,鼓勵出口、推進出口,所以我們的出口以每年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速度在不斷增長。

現在我們轉變為既鼓勵出口,也鼓勵進口,而且由於過去幾十年對進口不%027;麽在乎,027;要鼓勵出口,所以最近十年,我們是更多地推出鼓勵進口的各種措施。

比如我們在2010年,進口關稅差不多是26%、27%。進口關稅越高,越是妨礙進口。進口的貨成本高了,老百姓買起來就覺得很貴,然後跑到巴黎、跑到倫敦、跑到紐約買,都會覺得那裏的商品比中國國內同樣的商品要便宜50%左右,那邊100塊,國內可能150塊。所以每年我們有上億人出國,背許多外國商品回來,每年老百姓旅遊帶進來的貨有1500億美元。

因為最近兩年疫情,中國人到國外帶貨上千億美元的現象基本已經消失É02;,上千億美元的東西都在國內$023;É02;,所以中國在2021年超越É02;美國,成為全世028;最大的奢侈品消$027;市場,這個也和我們降關稅有關係。

此外,中國政府也推出了一個進博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們從2018年開始,每年搞一個月,在上海舉辦。在這一個月裏,上萬個外資,各種各樣的跨國公司把新產品,都拿到展覽館來推銷。以前搞展覽會,有出口的,有進出口綜合的,但是幾十萬平方米專門搞一個進口的進博會,這在全球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這都說明我們很重視進口的事情,希望達到進口、出口雙向平衡。

第二個特征,就是中國從過去幾十年高度重視引進外資轉變為既鼓勵外資進入中國,也鼓勵中國0225;業走出去投資。

比如2017年到2022年這五年,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的每年有1000億美元左右,五年投出去5000多億美元。當然這個五年,中國引進外資平均每年也是1600億美元左右,五年我們引進了8000億美元左右的外資。相對來說,進來投資大於走出去投資。但是如果我們知道上世紀80年代到2010年這30年走出去投資沒有超過5000億,你就知道我們現在走出去投資力度變得很大了,不管是一帶一路,還是其他地方,總而言之,我們投資政策是雙向驅動的。

第三個特征,過去幾十年,我們開放總是以沿海開放為主,不管是1983年啟動的中國沿海27個經濟技術開發區,還是到了80年代後期啟動的五大沿海特區,還是90年代初啟動的上海浦東新區、濱海新區等等,還有就是90年代啟動的保稅區,到2010年前一共批了68個保稅區,都在沿海。總之,中國改革開放最初的二三十年,隻要有開放的新政策,總是在沿海先推。但是最近十年,中國開放的政策,要麽不推出,推出就是東中西同步發展。比如中央推出了自貿區,這個自貿區是我們國家最高水平的跟世界合作的投資自由、金融自由、貿易自由、人員進出就業自由、數字流動自由和貨物流動自由,實行六個自由。這樣的開放政策一推出來,分為十年五個批次,一共批準了22個區域,就是東中西同步。22個省裏邊有22個自貿區,其中7個自貿區在沿海7個省,又有7個在中部的7個省,還有7個在中國西部7個省。剩下一個海南島你可以算它東,也可以算它中,也可以算它西,這樣的話剛好均衡。

所以現在的ĩ02;念是,開放是一種製度安排,是一種管ĩ02;方式,是一種人的觀念,和地ĩ02;位置無關。沒有人會認為在西歐內陸的地區,德國的開放度比歐洲的西班牙開放度Ë02;,西班牙因為靠023;開放度高,沒有人有這種ĩ02;解。0294;在中國過去幾十年,沿023;一定要比內陸要開放,這是我們推動從計劃經濟封閉走向開放的一個過程。現在到É02;成熟階段,我們要麽不開放,要麽東南西北中一起開放。

包括保稅區。我剛才說68個保稅區都在沿海,2010年以後國家又批準了70多個保稅區,其中60多個保稅區批在中部和西部,沿海隻增加了十來個,加起來現在150多個,差不多一半在東西部,一半在沿海。

保稅區有“境內關外”政策。原來有個感覺,境內一定是在Ų02;境線#023;Ų02;,一般是幾公#023;範圍,所以要開放,就在沿023;的Ų02;境線的Ų02;上搞保稅區。後來發現,境內關外保稅區,稅區鐵絲網視同境外、國外,沒有關稅。0294;是這個境內是離開Ų02;境1公#023;還是100公#023;,還是1000公#023;?好像是一樣的。所以思路一打開,不管你是重慶還是武漢,是成都還是西安,都可以搞保稅區,思路就解放É02;。

第四個特征,在產業政策上,我們過去跟外國合資,一般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合資的範圍就寬,動力就大,或者批得也快、發展得也快。看不見摸不著的就比較謹慎,進展不多。%027;麽現在,不管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都是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開放。

比如說過去幾十年外資辦工業0225;業、製造業,這個產品是看得見、摸得著,製造過程都很直觀。第二個是建築業,第三個是房地產業,第四個百貨商店,所有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027;個時候對外資辦銀行、辦保險、搞基金、搞各種虛擬的事業,包括證券公司都比較謹慎。外資來搞教育衛生文化,門檻也比較高,管得也比較ł02;,外資搞服務貿易,這樣的案例幾乎很少。最近10年,外資的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各個方麵就普遍推開É02;。

所以總體趨勢,就是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開放,把服務貿易開放、金融開放,政府管得比較嚴的教育衛生文化行業,也都有É02;很多開放。

第五個特征,中國的開放從原來的流量要素的開放,比如說進出口貿易、引進外資的數量,這些流量要素上你追我趕來推動工作、定目標,轉變為更多地向製度的開放。

製度的開放就是規則、規製、體製標準要跟國際接軌,使得中國的營商環境更國際化、法製化、市場化,這些方麵都在推動。比如2023年12月1號,開É02;一個會。從上午9點到12點三個小時,討論一個議題,就是在內循環為027;,雙循環格局下,怎麽讓內循環和外循環!021;夠一體化的循環。

什麽意思?就是在中國40年改革開放#023;,為É02;支持進出口,對外循環進出口的市場準入標準、檢驗檢測、稅收等各種管ĩ02;方式是一套,這些由商務部、外經貿部在管。然後內循環,國內市場的貿易、批發、零售、市場準入、稅收方式等,是由國內的商業部門在管。就這樣幾十年兩張皮,各管各的,使得我們很多外貿公司做內貿是做不來的,內貿公司要做外貿也做不來。

所以我們做內循環,同樣是電子商務的B2B、B2C,國內城市到城市的B2B、B2C,比如最近20年,做É02;20多萬億的零售額。0294;是做跨境電商,也是城市到城市的B2B、B2C,0294;因為一個跨境,很多的規則就搞不來。

實際上做跨境電商,我們去年已經有É02;很大的進步,做É02;3000億美元。我們是6萬億美元進出口,3000億美元占É02;1/20。為什麽國內的電商!021;夠把國內的貿易批發零售搬走1/3,差不多40%的業務量,0294;是一做國外就隻搬走5%?

這#023;Ų02;就有兩張皮的問題,國務院的會就是專門商量內循環外循環的體製、規則、規製,循環的土壤、營商環境要一體化,要一個樣。也就是在十四五到2035年期間要實現內貿和外貿同線、同質、同標。同一個商品、同個生產線出來的,就要有同樣的準入標準、同樣的稅收。總之要形成內外循環一體化的環境。國務院用É02;3個小時討論製定規則這一0214;事,其實就在說明,我們在考慮營商環境規則、規製的開放上,要動更多的腦筋。

以上就是我講的,中國開放出現É02;5種變化,這五種特點跟過去40年開放,本質是一脈相承,0294;這五種特點體現É02;更高水平開放、更深層次開放、更寬領域開放。

%027;麽在內循環為027;、雙循環的格局下,我們又進一步的更高水平的開放。最終出現É02;什麽成果Ø02;?

大家一般會覺得,現在的經濟形勢相對困難,特029;是對外貿易的環境。因為美國特朗普、拜登跟我們搞加關稅、搞貿易戰、搞脫鉤、搞撤資、搞“小院高牆”,科學技術跟你封鎖,然後拉幫結派,讓世028;各國的0225;業和政府選Ų02;站,跟著美國走,不要跟中國做生意。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一般會認為現在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出口國際商品的加工方式,引進外資肯定都很困難。

我特029;說一下,恰恰在我們以內循環為027;,雙循環的格局下,我們“三個更”的開放的努力下,中國現在對外發展的三個方麵,有重大的、基礎性的、趨勢性的好轉。

具體來講,第一個,在出口商品方麵,我們2000年到2010年,中國的出口每年從1萬億發展到15000億。其中我們出口產品的結構,70%是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紡織品,30%是資本密集、裝備密集、技術密集的機電產品和電子信息產業的產品,這就是三七開,以至於那時候有一句調侃的話,說“中國人的出口是用10億件襯衫換一架美國的波音飛機”。

最近十年,出口產品的結構出現了基本麵的趨勢性的、結構性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和2023年,就是最近兩年,我們每年進出口是6萬多億美元,比2010年3萬多億翻了一番,其中出口是3萬多億美元,比2010年的1萬五千億美元也是翻了一番,也就是說,這十來年我們進出口翻了一番。

0294;是我們的出口結構發生É02;變化。從去年和前年來看,我們出口的3萬多億美元#023;,90%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裝備密集的產品。其中機電產品占60%,電子信息類產品占30%,加起來占3萬多億美元的90%,也就是說差不多有28000億美元的產品是資本密集、裝備密集、技術密集的產品,所以中國機電產品現在走遍天下,而且大家都非常認可。

去年我們的光0239;裝備、水電子裝備、新!021;源的設備占整個世028;貿易市場百分之六十幾,鋰電池、儲!021;裝備差不多占70%。另外我們新!021;源汽車占全球去年生產的貿易市場上銷售總量的50%。總而言之,各種類型的裝備都起來É02;。

而我們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紡織品隻占3萬億美元出口量的10%,也就是3000億美元左右。所以深圳旁Ų02;的東莞,原來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的職工有一百幾十萬農民工,一棟大樓幾萬人,三班倒,上下班時間人山人023;,現在門口羅雀,很多廠房空É02;,這些勞動密集型很自然地搬到東南亞,因為%027;Ų02;的勞動力成本是我們中國農民工成本的一半。

029;以為這個搬出去是美國人推動的結果,到東南亞的0225;業,70%都是中國0225;業,這不是美國老板開的廠,而是中國0225;業自己幹的勞動密集型0225;業,是我們的0225;業搬過去,所以在越南、老撾,你去算他們的外資,外資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中國0225;業,而且中國從來不阻攔這些0225;業走,是支持他們的。

這些企業走了以後,還帶動了在東南亞的中資企業跟國內產業鏈上的交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2019年,中國跟東盟十國進出口貿易6500億美元。到了2023年,這三年多的時間增加50%,去年已經達到14000多億美元,差不多漲了4000億,漲了百分之五十幾。

%027;麽沿023;的許多產業叫“騰籠換鳥”,勞動密集型的0225;業已經在中國成本'023;得高É02;,沒有太多競爭優勢的搬掉,0294;是中國大市場帶來的機電產業、製造業的成本綜合性的下降,使得中國機電產品、裝備類產品出口競爭!021;力不斷增強。

因為中國進入É02;一個超大規模的市場,14億人,人均GDP超過全球人均GDP,所以這個市場成為世028;最大的市場之一,大市場會降Ë02;製造業的科研開發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成本采購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市場開拓成本,最後還!021;提升勞動生產力。

這六種製造業綜合成本的降Ë02;,正好彌補É02;勞動力成本提高、勞動密集型優勢減退的短缺。而且這6個成本,如果每個成本降Ë02;5%,就使得總成本降Ë02;30%-40%。所以最近十年,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綜合製造業,中國產品比歐美同類產品的成本大體要減掉一半。所以,歐美許多0225;業到中國搞製造,搞產地銷,生產É02;以後銷到歐美區,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因為中國不僅有大市場的市場吸引力,還有製造業產業鏈的綜合成本Ë02;的好處。

有É02;這個以後,就使得中國進出口貿易產品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趨勢性的重要變化。這個變化不是過三年、五年會變回來,而是今後幾十年會一直延續下去。

第二個方麵,中國最近十年出現了生產方式的重要調整,也就是製造業的加工方式的重要變化。1990年到2010年之間,在20多年裏,中國的製造業如果一年進出口貿易有1萬億的話,那麽50%是一般貿易的加工方式,50%是加工貿易的加工方式。

所謂一般貿易的加工方式叫“一頭在內,一頭在外”,從原材料、零部0214;或者整個產業鏈都在國內,然後把它生產出最終產品以後出口到國外,這種貿易叫一般貿易出口。

加工貿易叫“兩頭在外,大進大促”,就是指我們加工É02;100億美元的產品準備出口,0294;這100億美元的產品的原材料、零部0214;、半成品,供應鏈都是由國外供應的。這樣我100億出口,比如有75億美元的零部0214;、原材料、半成品從國外$023;進來,%027;你$023;進來70多億美元,出去100億美元,統統算在一起就是170多億美元。聽起來進出口量很大,0294;其實增加值隻有百分之二三十,因為零部0214;、原材料的加工,都是帶動É02;國外的勞動力、國外的稅收增長,都表現在國外,表現在國內隻不過就是百分之二三十。

從這個角度,加工貿易聽起來量很大,但其實對中國經濟的帶動力並不那麽高。所以2010年以後,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進入新常態,很重要的就是把大量的附加值很低的淺層次的加工貿易轉變了。

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是2013年召開的,那次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裏麵第七章講到中國對外開放,專門有一段開放的方針講了三件事。

第一0214;事是中國要搞自由貿易協定,要推動國內搞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 FTI。

第二0214;事是中國幾十年的加工貿易“兩頭在外,大進大促”,要推動兩個轉變,第一個轉變是在沿023;搞加工貿易,要轉變到中國內陸同樣可以搞。第二個轉變是加工貿易兩頭在外,要變成“一頭在內,一頭在外”。

跑到中國內陸,如果搞兩頭在外,國外的貨運到廣州、上023;就到位É02;。0294;是如果到內地,要從上023;再把貨通過運輸2000、3000公#023;到中國重慶、成都、西安、鄭州,這樣就會帶來大量的物流成本和極多的不方便。所以隻有“一頭在內,一頭在外”才可!021;做好這0214;事。如果做不好這0214;事,這些加工貿易可!021;都會在今後十年、二十年轉到東南亞其他地方。

從這個意義上講,提出了加工貿易要轉變,事實上最近十年,加工貿易到2022年,中國6萬億美元進出口,加工貿易隻占20%,而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3萬多億美元進出口,加工貿易占了50%左右。就把它給調過來了。

這是個重大的製造方式的變化,並且讓一般貿易做1000億產值的話,有30%-33%的增加值是利潤、稅收、老百姓收入,而加工貿易隻有12%-13%。在這個意義上,這個變化對中國經濟效益的提升是個重大的變化。而且不是說加工貿易小É02;,整個進出口小É02;,而是進出口翻É02;番,加工貿易減É02;2/3,是這個概念,所以這是時代的進步。

第三個方麵,就是中國引進外資的變化。大家有時候會感覺,這十年肯定比過去10年要少,最近5年肯定比以前的5年要少,因為這個5年遇上É02;特朗普、拜登,地緣政治、貿易戰加關稅、撤資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網上也普遍有各種各樣說法,0284;是而非。比如今年春節以後網上傳的最多的一條是一個英國商報記者寫的新聞,0294;是中國人一看,覺得寫得是對的,很多自媒體或者網站都在傳這條。

這個新聞說什麽Ø02;?說中國2023年引進外資隻有300多億美元,以前中國人引進外資一年總有1000多億,所以不僅是腰028;,而是丟掉É02;百分之七八十,然後存量的外資也在 027; 027;搬家,這個消息0284;是而非,影響很大。事實上這條消息絕對等同於造謠,0294;是它造謠又好像沒造謠,它觀點是你減É02;百分之七八十,隻是他說300多億的時候,前麵用É02;個“淨”,外資淨引進是300多億美元,這是什麽意思Ø02;?

就是我們明明每年引進外資都是1600億美元左右,而我們在2022年,還創造É02;引進外資最高的一年,是四十年來的天花板,1880億美元,為什麽%027;一年特029;多Ø02;?因為俄烏戰爭,歐洲的天然氣管道被炸É02;,天然氣供不應求,漲價3倍,還$023;不到。

德國、法國許多重工業、!021;源工業,因為沒有天然氣就停產É02;,這種產業集群都是幾十億美元,一百幾十億美元的托拉斯集群。所以2022年5月,德國的總ĩ02;帶É02;100多個德國托拉斯的老總到中國。9月0221;,法國總統又帶É02;100多個法國0225;業家過來。所以%027;一年,他們跟中國簽É02;很多協議。因此整個2022年,歐共體對大陸投資比2021年多200多億美元,所以在2022年,我們是1800多億。

這種數量當然有偶然性,是這一年兩個總統帶來人發生的,%027;麽到É02;2023年就進入É02;常態,上一年額外的兩百億去掉,我們也是1600多億美元的外資引進數,也不Ë02;的,比哪一年平均說起來也都不Ë02;。

然後我們走出去投資Ø02;?我剛才說我們現在每年走出去1000億美元,2022年走出去的有1200億美元投資。你引進É02;1600多億美元,走出去1200多億美元,淨外資就是300多億美元,這個地方巧妙地用É02;個“淨”字,說起來他也沒說錯,0294;他的解釋就不對É02;,本來每年比引進外資,去年引進1200億美元,今年引進1300億美元,當然是增長。你現在來É02;個“淨”,跟原來的每年引進多少比,一下就好像腰028;50%、70%,這就是胡說八道。所以中國政府指出他們是胡說八道,現在他們已經撤稿É02;。

我講這一段,就是大家有時候莫名其妙容易相信,中國外資少了,因為疫情,因為美國人跟我們搞貿易戰,外資選邊戰來的少了,實際上2000年中國加入了WTO,外資開始對中國充滿熱情。到2010年,我們每年引進外資1200億美元,10年就是12000多億美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成就。

2012年到2022年這十年,我們事實上,每年平均引進了1410億美元的外資,要比前十年要高很多。大家可能會認為,這個十年1400多億,是不是前五年高,後五年低呢?正好相反。

2017年到2022年這五年,我剛才說大體上在1600億。而2012年到2016年,大體上每年是一千兩三百億,也就是說這十年,後五年雖然有疫情有特朗普貿易戰,但是外資反而多了。

為什麽會多?就是我剛才說的,中國的大市場形成É02;銷地產,你外資到中國投資,搞一個產業鏈集群,生產出來產品全部覆蓋中國。就像美國通用在中國花É02;上百億美元,搞É02;300萬輛轎車的生產線,全部在中國銷售。

然後美國通用在除É02;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一共有7個工廠,一年生產350萬輛,在中國以外的全球銷售,意思就是中國的市場占É02;它全球的百分之四十幾。你叫它從中國市場撤走,國外再去從350萬擠出一個600萬,怎麽可!021;?所以對通用來說,市場是國王,美國總統不是他的國王。你總統幹É02;幾年拍拍屁股走É02;,不用負責人,我如果跟著你聽É02;話走É02;,工廠倒閉,你賠不賠?

所以它一定跟市場規則走,中國有銷地產,所以特斯拉在中國生產50萬輛,銷售在中國50萬輛,它就占領中國市場。當然它也會帶來資本、技術、管ĩ02;、生產線,帶來各種有意義的事,這是一â02;。

還有一â02;是產地銷。在中國搞產業鏈,不是為É02;產品銷在中國,銷往歐美的也要在中國,因為中國製造成本Ë02;。最經典的案例就是蘋果,蘋果在中國十來年,每年在中國生產1.7億個手機,一個手機1000美元,1.7億個就是1700億。

這個1700億說白了,是因為中國製造的成本比較低,它稅前的毛利有40%,680億,其中170億給中國的製造業,大體上是銷售利潤率10%,還有500億,是蘋果公司自己拿走,0182;憑0160;麽不搞0219;何生產ì01;拿走這0123;利潤Ø02;?因為產業鏈的研究開發、金ś01;清算、物流配送,產業鏈是綠色Ë02;碳,數字技術的賦!021;,產業鏈上的貿易、服務貿易0197;及售後的回購,所有產業鏈上生產性服務業都是蘋果管的,誰掌管生產性服務業,誰ì01;是產業鏈的祖宗。在這個意義上,蘋果拿走0102;2/3的專利$027;、服務$027;,也ì01;ĩ02;所當然。

%027;麽為什麽要放在中國Ø02;?因為中國製造產生的利潤高。蘋果公司90年代在美國有一個很大的蘋果工廠,又生產電腦,又生產手機,0294;是基本上沒多少效益,跑到中國就出現É02;很高的利潤,因為中國製造業的綜合成本Ë02;。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外資來中國就是因為中國銷地產、產地銷的兩種方式,吸引É02;全世028;跨國公司。

而中國之所以加工貿易方式下降到É02;20%,80%變成一般貿易,是因為中國的製造業東南西北中都形成É02;上中下遊產業鏈配套的集群模式,中國的出口產品結構發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中國製造業成本Ë02;,出口競爭力就強。

反過來,勞動密集型的產品成本高É02;,勞動密集型的比較優勢就淡出É02;。所以很自然,製造業的比重提高,勞動加工業的輕紡產品比重下降。

以上就是我剛才講的基本麵好的變化,它不是某個局部的領域,這種概念都是幾萬億美元,很大範疇的進出口,幾萬億美元的加工方式的變化,每年上千億美元引進外資,“步步高”的這種構架。

我剛才說的所有數據,都是我們商務部對外公開的網上查得到的數據。網上胡說八道的,一些擾亂神經的,覺得形勢很不好的話,你通過這些數據就會看到向上的力量。

所以如果你在做勞動密集型產品,你的確現在焦頭爛額,比重大幅度下降,你當然很困難。人趨利而行,順勢而為,在這個意義上“騰籠換鳥”,趨勢上已經運轉不É02;的鳥,你就要放掉,你要把產業結構調整,做這樣的事。這是我講的第一部分。

02

對外開放的五大任務

黨的二十大再次強調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部署了五個方麵的任務:

一是以推動製度型開放為重點,貫通內外循環。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以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要素流量型開放”為主,轉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穩步擴大規製、規則、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的新階段。要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讓中國的超大規模單一市場成為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這就需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讓內循環外循環有效貫通起來。

二是以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為重點,建設貿易強國。近年來,中國服務貿易規模連續保持世界第二位。但對比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高附加值的行業結構,對比中國40年來貨物貿易的發展速度,中國服務貿易存在逆差規模大、結構效益不高等問題,巨量的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發展理應具有的帶動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曾連續多年召開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習近平總書記幾次發表重要講話,有關部門還專門出台了《全麵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服務貿易占全部貿易額的比重將逐步提升,服務貿易中數字貿易的比重也將逐步提升,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將與貨物貿易一道,共同支撐中國貿易強國建設。

三是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帶動全域全方位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倡議在改變世界經濟版圖的同時,也在深刻影響和塑造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其中,中歐班列的開行和運營,堪稱“一帶一路”建設的典範。在中歐班列的帶動下,沿線通道經濟、口岸經濟、樞紐經濟快速發展,為內陸城市對外開放拓展了新空間。要繼續突破一些瓶頸和障礙,加快形成以中歐班列為依托、沿線主要樞紐為支撐、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的國際經貿合作大通道。特別是要考慮通過運力布局的優化調整,為帶動全域全方位對外開放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四是實施“自貿港+自貿試驗區+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戰略。作為最高水平的開放平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已進入具體施工階段,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將於2025年封關運作。總的來看,國際經貿規則演進的基本方向是“三零”,即“零關稅”“零壁壘”和“零補貼”,由邊境外措施向邊境後開放轉變,更加強調營商環境的趨同化。要重點圍繞高水平經貿規則所涉及的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麵清單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麵形成突破,為中國參與國際經貿新規則談判和全球經濟治理探索新經驗,形成新示範。

五是以“人民幣國際化+高質量走出去”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二十大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預計未來15年,隨著中國跨境貿易、大宗物資進口、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逐步推行以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國際化將取得重大進展。2024年變成了4.7%。人民幣在支付結算中的比重有望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到2035年達到17%左右。

一個國家貨幣地位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強國地位。

香消玉殞網 Copyright © 2020 Powered by 香消玉殞網   sitemap谷歌留痕

联系QQ: QQ号 邮箱地址:27@qq.com